釀出青年返嘉空間-後驛醬菜變「將才」 點擊圖片放大

釀出青年返嘉空間-後驛醬菜變「將才」

釀出青年返嘉空間-後驛醬菜變「將才」 108.07.26

(記者蕭百呈/嘉義市報導)位於竹文街一條小巷旁的「將才工場」,平日附近只有當地居民零星的進出。今(26)日一大早工場卻聚集不少各自學有專精的志工們,忙裡忙外。有的在牆上作畫、有的在廚房料理、有的木作、有的鬆土種菜。總指揮小葉老師指揮若定,井然有序的安排今早由嘉義市環保局所力推的「社區改造計畫」成果展示記者會。

 

嘉義市後驛社區過去被地方耆老稱為「北港車頭」,自104年起透過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社區駐地環境改造計畫」輔導凝聚社區共識及發展願景,將原本社區的閒置空間,逐年變身成為居民凝聚情感的聚會場所、販售社區小吃的柑仔店空間以及在地青創業基地,歷年累積許多為社區帶來不同風貎的綠美化改造成果。

 

社區內有一處已閒置20多年的醬菜工廠,在106年透過後驛社區發展協會、後驛里辦公處、嘉義市佛光山博愛社區大學、翻轉嘉義工作隊、檜木燒烙工作室等在地社會企業的共同協力、經過3年來的努力及醖釀、釀造成提供在地青年進駐創業的空間、讓醬菜工廠變將才(台語)工場。今(108)年的綠美化改造提案,社區規劃師吳俊寬依循原有醬菜文化脈絡,將舊醬菜槽轉化為都市菜園,由社區規劃師與嘉義大學景觀學系學生費時9週,進入社區舊醬菜工廠改造現場,降低6座舊醬菜槽高度,規劃社區菜園與綠地,並保留其餘2座醬菜槽展示原始樣貌,改造經費總計40萬元。並與鄰近的博愛社大農法班合作,作為推廣友善農法的課程教室。

 

嘉義市市長黃敏惠表示,醬菜是當時生命的苦難。為了讓食物能夠有較長時間的保存而發展出一種多樣化的加工食品,讓飲食有更多的變化;就像,在生命中注入更多的元素就會是一個更活潑的人生。看到進駐青年介紹結合社區燒烙特色的導覽遊具,以及透過「社區規劃師駐地環境改造計畫」的空間改造成果,肯定環保局開發出「將才工場」模式的場域,不僅美化社區中的髒亂死角成為舒適的空間,更轉化提供給年輕人更友善的創業環境,期待能夠永續經營。在轉換的過程中有影片、文字、影像的記錄,從無到有的發展,創造正向的循環。也感謝博愛社大為將才所做的付出和努力,培育許多優秀人才,提供更多青年有返嘉的機會。期勉嘉大、輔仁中學、和社區的孩子一起來努力耕耘,讓愛與文化不斷的茁壯、成長。建立環保、在地的概念,讓社區煥然一新,成為一個有故事、有文化的幸福快樂社區。

  

檜木燒烙發展中心負責人張福昇老師,以檜木燒烙兩塊木製立牌:一塊7+2=9(以圖代表數字),另一塊52+14(我愛嘉義市)=66,經張老師說明後,市長直呼「創意無限」。未來考慮舉辦創意作品賽,來激發市民更多的創意。

 

社區規劃師吳俊寬用門窗、門柱檜木舊料,精心製作的後驛站、火車頭、和鐵軌,展示給市長和與會來賓看,並和市長一起完成木製鐵道之旅,獲得市長的嘉許和擁抱。社區規劃師吳俊寬的一席話,點出嘉義人才外流嚴重,年青人不願回來嘉義,期盼市長陪伴一起走進「將才工場」,造就更多的「將才工場」,培養更多的將才。更多的將才...更多的將才...一直在空中迴盪著。彷彿在呼應嘉義人心中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