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於藝--活出‘’燦爛人生‘’翁樓書畫藝術個展真情展出~ 114.10.08
(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嘉義縣竹崎文教基金會展覽室自114年10月2日年至10月31日展出--義竹的女兒--《翁樓首次書畫藝術個展--燦爛人生 》,並於10月18日上午10:00辦理開幕茶會。
竹崎文教基金會落實藝術往上提升,文化往下扎根,讓嘉義璀璨耀眼的藝文發揚光大,將美學融入到生活中,提昇地方的新藝能量。
本次〔燦爛人生-翁樓首次書畫藝術個展〕由嘉義市書藝協會理事長--蘇錦茂策展。共展出素人畫家--翁樓--水彩12幅,油畫6幅,書藝4幅,以及一幅仿戴明德老師畫風的壓克力畫。件件都是翁樓十年來學習有成的精選呈現。
蘇錦茂理事長表示:「俗話說人生七十才開始,翁樓以其十年不綴的多元學習,展出水彩、油畫、書法、壓克力畫..,無論其畫、其人都是有自己質樸細緻的氣質存在。得知她早年辛勤為家庭付出,如現代版阿信,晚年沉浸書畫藝術,以“燦爛人生”的樂活精神與遊於藝的學習有成,精彩呈現,非常值得推薦。」
翁樓的女兒容瑩(鋼琴老師)說明:「母親-翁樓今年80歲,出生於嘉義縣義竹鄉純樸的鄉村,從小就愛畫畫,因務農家庭需要幫忙,無法給予環境學畫。20歲嫁來嘉義市,也忙於夫家傢俱工廠事業、小孩、家庭三頭燒,常常忙到午夜十二點。
直到退休後,參加了社區大學的「歌唱」、「空靈鼓」、「太極拳」班,偶爾跟著女兒們學習琴藝,生活很愜意充實。
在民國105年一次機緣下跟隨當代藝術-戴明德老師開始學藝學畫,三年後也師從著名水彩畫家-何燿州老師學習,並參與社大油畫班的聯合畫展,期間師從-吳銀海油畫老師及書法-蘇錦茂老師學藝,老師們都無私的教導。母親是個好學的學生,回家每每看到她勤勉“做功課”的身影,總是令人感動。全家特別感謝以上的老師們,舉辨個展對我們家意義非凡,也非常感動。
因從我有記憶時,母親就過得非常非常辛苦,完全為別人而活,但母親從不跟我們5個小孩喊苦,就是現代版「阿信」。至今也把自己照顧安排的很好,從不給予我們子女擔憂和負擔。容瑩謹代表全家跟老師們說聲~謝謝您們!
讓母親完成人生第一個個人書畫展,也圓了藝術創作個展的夢想。」
清朝文人-查為仁曾有一首無題詩,內文有趣,緊扣日常生活的深刻描寫:「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而翁樓的璀璨人生確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當年件件不離它,如今世事皆改變,琴棋書畫酒詩花。」有著倒吃甘蔗般的美好。
翁樓靦腆的說:「真的很感謝一路上指導的老師們。本次展出多幅水彩畫向何燿州老師致意。因為在學水彩畫時燿州老師總是不疾不徐在旁不斷鼓勵、指導技法,讓自己慢慢建立起自信及對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肯定,使得自己學習更自在。
更謝謝蘇錦茂老師策展,以及平日耐心指導,讓書法一次一次的在學習中進步;油畫吳銀海老師耐心鼓勵指導,才有這難得機會將自己喜歡的花系列呈現給大家。
又想到當初因緣際會,特別要衷心感謝戴明德老師在繪畫創作上的啟蒙~有了十年前的學習開頭,才有後續一路以來多元學習。」
戴明德老師說:「人的一生中對任何事物的學習必始於-啟蒙,緣分,時機,機緣。
現代銀髮族着重自我學習與成長,退休後可以健康快樂的學習
為首要。以平常心重啟第二青春,活化自己的身心更是重要的生活思考課題。多元學習融會貫通。以至於銀髮族雖然沒有素描基礎,但是只要在創作力道上調整,也能完成專屬自己的佳作。因此更對翁樓(早期指導過的關門弟子之一。)八十開展表示實在可喜可賀!」
何燿州老師對本次展出給予肯定,並表示:「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規劃師,翁小姐是擁有〔終身學習,銀髮族活到老學到老的不懈精神的熟齡(70歲-80歲)學習的典範~~因為學習水彩需要專注力,並且持之以恆,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去創作,進而應用於生活,或者與人分享。相信她的家人、朋友們都有感受到翁小姐樂活學習的活力。再次祝福她首次個展--燦爛人生--展出圓滿成功。」
翁樓再次表示:「再次謝謝竹崎文教基金會提供並協助這麼好的場所,策展人蘇錦茂理事長的規劃,戴明德老師,何燿州老師,吳銀海老師的鼓勵。
年過半百已八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是每個人的人生所求。」
翁樓--“燦爛人生”圓夢個展帶來正面積極的樂觀人生態度,活到老學到老的最佳證明,值得鼓勵!更歡迎大家前往蒞臨參觀指導!
後記/感謝嘉義市書藝協會蘇錦茂理事長資料提供。
更多...
午後樂語──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沙龍音樂會9月27日詩意登場 邀您共享音樂之美
午後樂語──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沙龍音樂會9月27日詩意登場 邀您共享音樂之美 114.09.23 (記者/游明蘭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政府持續推動藝文向下扎根與音樂教育普及,致力營造豐富多元的文化生活氛圍,為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的藝術能量。由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主演的「午後樂語」沙龍音樂會,將於2025年9月27日(六)下午2時30分,在嘉義國中懿文館演藝廳溫馨登場。本次活動採取免票自由入場,市民朋友可近距離感受青年音樂家的真摯演繹,誠摯邀請大家踴躍參加。 本場音樂會以「午後時光」為靈感,營造沙龍式的輕鬆氛圍。觀眾將隨著樂音,在悠然的午後體驗一場細膩而貼近心靈的音樂饗宴。曲目規劃兼具古典優雅與當代風格,涵蓋獨奏與室內樂的多元形式,展現青年樂手們的技巧與情感。 特別值得期待的是,本次音樂會將帶來多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例如莫札特《嬉遊曲》(Divertimento),以清新明快的旋律揭開序幕;孟德爾頌《弦樂八重奏》則展現澎湃熱情與細膩層次;同時也安排了法國作曲家佛瑞(Gabriel Fauré)的《夢後》(Après un rêve),由青年演奏者以優雅的旋律詮釋浪漫氛圍。此外,還有現代作曲家充滿實驗精神的小品,讓觀眾在古典與當代之間,體驗音樂的多樣風貌。 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自創立以來,即肩負起推廣音樂教育與藝術普及的重要使命。由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支持與培育,樂團多年來積極深耕在地,提供年輕學子展現自我與交流學習的舞台。歷屆成員中不乏持續在國內外音樂領域深造、發光發熱的優秀人才,顯示樂團已成為嘉義藝術扎根的重要力量。透過「午後樂語」這樣的演出,樂團不僅希望為市民帶來動人旋律,也期盼引領更多年輕人走進音樂的世界,感受藝術所帶來的心靈洗禮。 與傳統大型音樂廳演出不同,「午後樂語」強調的是「親近與共享」。沙龍式氛圍讓觀眾能更貼近舞台,細細體會音樂家指尖流淌出的情感,在午後陽光中享受藝術與生活的美好交會。這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段生活中的詩意時刻。 「午後樂語」沙龍音樂會將於2025年9月27日(六)下午2時30分,在嘉義國中懿文館演藝廳隆重舉行,全程免票自由入場。誠摯邀請所有熱愛音樂、關心藝文的朋友們蒞臨,一同沉浸於青年樂手的真摯樂音之中,度過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午後時光。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樂團官方粉絲專頁「CYO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 「CYO嘉義市青年管弦樂團」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YO.CHIAYI/?locale=zh_TW 圖/文化局國片《夜校女生》口述電影版 耳朵電影關懷視障~~百人齊聚明眼人與視障朋友一同看/聽電影 導演編劇蒞臨映後座談分享滿懷感動
國片《夜校女生》口述電影版 耳朵電影關懷視障~~百人齊聚明眼人與視障朋友一同看/聽電影 導演編劇蒞臨映後座談分享滿懷感動 114.09.13(記者林慧茹/嘉義市報導)「2025耳朵電影院──口述影像共融推廣計畫」是臺灣首度以「口述影像與口述影像共融服務」為推廣的巡迴影展式實驗行動。在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與各電影產業夥伴的支持下,「心陪有聲」團隊帶著近年協力統籌製作的國片口述影像作品,邀請電影製作單位以全國巡迴形式在各個城市舉辦免費的耳朵電影院公益放映和互動沙龍講座。本日(9/13)下午巡迴場來到第三站嘉義場,特別挑選了今年初上映的優質國片作品《夜校女生》和嘉義的朋友分享口述影像版。今天並提供20組口述電影器材給視障朋友及一般觀眾,體會何謂口述電影。嘉義場在各領域的民間團體支持下,報名系統開放一周內就已經候補了一倍的報名人數。今日與會的有:中華民國視障家長協會、嘉義市盲人福利協進會、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嘉義市按摩業職業工會、嘉義市文化商圈促進協會、嘉義縣教育展望協會、在地教育單位教職員、文化局志工伙伴等等都熱烈的響應這場活動。 映後交流會,計畫主持人余欣蓓--代表計劃執行團隊感性的向與會的朋友們致謝:「2025耳朵電影院──口述影像共融全國巡迴推廣」是一趟神奇旅程,當時團隊只知道起點,並不知道沿途的風景可以這樣美麗;每一個城市熱情的朋友、關懷文化平權的在地團體都是這個計劃的貴人,特別是看到克服命運走出自我的視障朋友共襄盛舉的參與活動,在每一個影廳和沙龍裡分享生命經驗裡的感動與韌性,都是在資源有限、辛苦執行這個計劃裡獲得的最大回饋。」 《夜校女生》導演莊景燊與編劇王莉雯也特別一起前來參與放映會。莊景燊導演在映後交流會分享到,他以前雖然知道口述影像,但一直沒有機會深入,很高興這次〔夜校女生〕能夠成為一個口述影像作品。口述影像製作期間也有一起參與製作團隊的討論,讓他以不同的心境與想法來重新思考作品的詮釋。而可以因此關懷視障朋友們,也倍感開心。編劇王莉雯也提到在編劇中向來會將動作與台詞,分成兩個部分來思考,而口述影像則是要一起對兩者思考,這是對編劇學習者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教材,她十分推薦她的學生們日後可以參考。現場遠從台中獨自前來嘉義觀影的視障朋友,也在此機會跟導演及編劇對話,表達了觀影時所勾起自己年輕時與家庭親人溝通記憶。也提到若非有這樣特殊的平台,平時根本沒有機會走進電影院和大家一起看電影呢! 對本次口述影像活動大力支持的~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徐月香女士,也分享到過去也曾舉辦過口述影像放映場邀請視障朋友來看電影,這些設備都不是可輕易取得的,很感謝有~心陪有聲這樣的團隊願意尋找資源來,讓大家都可以體驗到口述影像以及讓更多視障朋友可以來電影院‘’看電影‘’。 耳朵電影院和沙龍講座全國巡迴計畫,從台北場到今日嘉義場已累計了近600人次的參與。公關統籌王信允表示,這個計畫不只是想讓更多人了解口述影像,更希望對口述影像有興趣的朋友和影視產業相關業夥伴都能有完整的體驗後,推促影視產業界及影院能投入口述影像製作與放映設備,促成正向循環,共同推動文化平權及無障礙口述影像服務。下周六(20日)高雄場將放映《周處除三害》和互動沙龍講座,邀請南部朋友一起報名參與。後記:口述影像是讓電影這門專業藝術也能夠讓視障者與視力受限者(弱勢、後天視力模糊)能與明眼人一起共享藝術資源的中介。由最早的報讀服務到後來精進的電視電影口述影像,及至近兩年電影院推動的第一輪口述影像電影進院觀看,都是鼓勵視障朋友能夠有更多與親友共享藝文、分享藝術生活的平等機會,保障多元發聲與友善平權。近年來在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的推動下,電影影業推出口述影像製作,讓視障者有更多口述影像電影可以進入電影院觀看。心陪有聲身為口述影像製作單位,在製作口述影像過程,感受到口述影像對視障朋友的正面影響,團隊亦曾舉辦多場第一輪口述影像上映時的快閃活動,看電影的儀式感對視障朋友來說,有著走進社會、走向藝文與精緻生活的勉勵,對於精神生活品質有著無限長遠的提升。因此希望鼓勵更多視障朋友了解與觀看口述影像、也希冀邀請更多有志從事口述影像的朋友(撰稿員、配音員、後期聲音),以及想了解口述影像的社會大眾、想從事口述影像或想擔任共同觀影陪伴者的志工們,都能夠有管道因為口述影像共融推廣說明會更親近這份志業,促進共同推廣的正向循環。全臺巡迴接力資訊: 嘉義(9/13《夜校女生》)、高雄(9/20《周處除三害》)、臺北(10/18《我家的事》)、基隆(11/15《乒乓男孩》)。邀請更多關注文化平權、對口述影像電影有興趣的朋友一同與會;高雄場報名網址 https://a.lowol.org/audioP4-VIP梅嶺美術館封館裝修特邀展~以遊戲心為起始~「美感自造-靜、淨、境-」謝其昌創作實踐展!
梅嶺美術館封館裝修特邀展~以遊戲心為起始~「美感自造-靜、淨、境-」謝其昌創作實踐展! 114.08.27(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梅嶺美術館全館一二樓自8月26日至9月9日以遊戲心為起始,具開放式與啟發性的當代藝術美展出~「美感自造-靜、淨、境-」謝其昌創作實踐展!本次為梅嶺美術館建築裝修封館--特邀展,展出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教授謝其昌自1997年至今的當代藝術創作展。內容豐富精彩,一樓為開放空間,歡迎每位參觀者可以共同來討論與創作,具有實驗性質;二樓為博物館式的展出。策展人為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胡慧君主任~邀請參觀者一起來感受/參與作品實踐的過程•••用您的身心來感受!用您的行動去書寫!本次展覽緣起於藝術家謝其昌長期關注自身「創作」的藝術實踐。比較特別的是,此次展覽由藝術家邀請他者共同展開一場跨越創作的實踐。展覽核心以「ㄐㄧㄥˋ」這個概念展開,從手繪、陶作、織品、現成物等不同媒材不斷與日常對話,透過行動實踐一次次地關照、回應。謝其昌說:「這個過程是一種自我覺察,也是愛自己的開始!」策展人胡惠君主任說:「2025年,「美感自造-靜、淨、境-」謝其昌創作實踐展,是這場創作實踐過程的起點,它的觸發並非偶然,而是作者在梅嶺美術館閉館整修前,最後一次回眸,感受場地與記憶的呼喚,大膽地用共學的方式,展現我們對美感自造的氛圍與行動。」「美感自造」謝其昌希望實踐什麼叫做「自己的美」。他說明:「這場展覽不只是一場場地活化,不只是一次藝術進駐,在今日的藝術實踐中,創作不僅回應美學,更應介入社會與環境,最終回歸本性。作者希望邀請觀者成為共筆者,彼此關照身、心、靈的連結。」「美」不是再生,也不是原理形式上的拼湊的再創造。而是讓自己心「靜」下來,與自己產生連結,認識自己的美。當心「淨」了,美就來了!以自己的身體來感受,自己的空間就自然體現了,再用自己行動去書寫,當下即是自己的心「境」!展覽主視覺與裝置也呼應這種「空間的身體性」——大型拼貼的作品牆、垂掛布幕、沉浸式畫卷影像,讓身體的移動成為閱讀的節奏。如果說作品是由「心」集合而成,那麼這場展覽就是一件被走進的作品。觀眾在展區中不再只是被動的觀展者,而是用身心感受,成為行動的自我書寫者。從踏入展區開始,觀眾便展開一段旅程─用身心來感受!用行動去書寫!每位觀眾在展場留下的,是一段段自我參與的痕跡。作品,不只是空間裡的物件,而是與他者、與空間共同完成的未完之作品。實踐自我書寫,不只是一種動作,更是一種重新連結藝術與人的方式。作品不再只是1維、2維、3維•••,而是自己的空間維度;自己也不只是物件,而是可以自由穿梭身、心、靈的空間。輕鬆的心靈可以專注身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所謂「心無罣礙」,就是允許一切發生,這也是一種不內耗的強者思維。與其強求完美或不停自責,不如學習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這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心智的強大。走進這件未完的作品,寫下你的那一筆,現在就啟程出發,前往梅嶺美術館,讓自己成為「美感自造-靜、淨、境-」創作實踐展展覽的成就者!整個展場自即日起就一直在創作中,直到9月6日。竭誠歡迎各位朋友們把握時間在展覽期間「用身心來感受!用行動去書寫!」所有的成就者共同與會,感受見證自己與他人共同完成的創作實踐。9月7日早上10點並有~美感自照分享會,展覽期間共有3場講座分別為:第一場8月31日下午2點到4點,與談人劉豐榮教授、蔡獻友教授與創作者謝其昌;第二場9月3日早上10點到12點,創作者謝其昌與介入創作觀者們對談;第三場9月7日下午2點到4點,與談人劉豐榮教授、楊上峰教授與創作者謝其昌。梅嶺美術館表示:「因著吳梅嶺老師春風化雨的恩澤,美術館為地方友善藝術空間,展出場次無數,為人文薈萃之地。硬體為地方藝文服務已屆30個年頭,接下來將進行建築改裝整修,期待未來以更具美感與藝術的面貌呈現給大家。梅嶺美術館即將於本檔展覽結束後,於114/9/10(三)起正式休館進行整建工程(約1~2年),未來將臨時搬遷至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11號宿舍~(嘉義縣朴子市中正路11號)。請大家密切關注梅嶺美術館臉書,未來活動、展覽規劃將即時公告,歡迎大家有閒來坐。」民雄文教基金會主辦文人醫師~「戴在松醫師新書發表會暨健康講座」守護居民健康
民雄文教基金會主辦文人醫師~「戴在松醫師新書發表會暨健康講座」守護居民健康 114.08.26(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民雄文教基金會今(26)日上午十點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視聽教室舉辦「戴在松醫師新書發表會暨健康講座」。以「生活出發的預防醫學」為題,細細解說生活型態中的健康保健觀念與行動。新書以「健康其實很日常」為書名,「戴醫師~陪你從生活日常做起」為副題。可見其貼近生活。專書從五大篇章為章節,涵蓋「生活型態與飲食」、「新陳代謝症候群」、「運動」、「睡眠」、「糖尿病」等常見健康議題。主持人陳明鴻(民雄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表示:「特別感謝~戴在松醫師願意將長期發表在民雄文教月刊的內容,授權給基金會編印成書籍,用以提升社區民眾在預防醫學觀念與健康保健行動。本書因緣於戴在松醫師~醫者仁心與基金會文教使命的美麗交會。透過建構系統化的健康知識,為全民打造預防醫學指南。戴醫師用筆鋒守護居民健康,以溫度傳遞醫學正知。以知識為社會注入光與能量。」新書發表會及健康座談會貴賓眾多,其中民雄國中校友會理事長,民雄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劉振炎,也特地以戴醫師國中小同窗好友的身份到場給予最真摯的支持。貴賓並有民雄文教基金會第六、七屆的董事長,嘉義高中退休的何經校長,受邀撰寫新書推薦序文。今天蒞臨致詞特別表示:「戴在松醫師長年耕耘臨床醫療與預防醫學的知識推廣,以溫和而專業的態度,將艱澀的醫學知識化為親切易懂的生活建議,長期透過專欄文字陪伴民眾。如今將多年臨床門診的實證和醫學保健的專業心得出版新書,將會帶給社區民眾更寶貴的生活健康觀念與認知。非常難能可貴,推薦大家一起來閱讀。」現任職於嘉義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的戴在松醫師表示:「 台灣在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大家最不想面對的就是慢性疾病的亞健康情況出現,或者是出現了如何維護身體健康。我們可以透過正確的醫學知識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達到健康老化的目標。」戴醫師強調,許多疾病的形成並非宿命,而是與後天日常習慣息息相關;透過改變可控制的風險因子,例如:飲食選擇、規律運動與良好睡眠,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健康未來奠定基礎。他在演講中不僅提供醫學文獻資料分析數據支持,更以臨床經驗輔以實際建議,讓讀者不僅「知道為什麼」,更能具體「知道如何實踐」,真正將預防醫學落實於生活。專題演講過程中特別講述:「飲食習慣」、「運動習慣」與「新陳代謝症候群」等三項。戴醫師指出,睡眠不足已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及腦部退化高度相關,而改善方式並不侷限於藥物,還可透過生活調整達成。至於「糖尿病」部分,則突破單一病理描述,從肥胖、運動、高血壓到腎臟健康,建構出一幅完整的健康管理藍圖。這些內容體現了他跨域系統化的醫學專業,更展現對社會大眾的貼心關懷。「健康不是專家的特權,而是每個人每天都能做的選擇。」戴在松醫師在發表會上從世界各項研究醫學文獻解讀,與其等到生病才尋求治療,不如在還健康的時候就開始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他希望透過這本新書內容與演講,提醒大家健康不是偶然,而是點滴選擇的累積。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出席發表會來賓~~除社區民眾,也包括藝文界的藝術家們。戴醫師被譽為:「文人醫師」~其個人文學內涵扎實,書法造詣更是非常深厚,同時也是嘉義縣創意畫會的成員。創意畫會陳旻君理事長與多位會員老師熱烈參與本次新書發表及健康講座。同時致贈一幅書畫作品表達祝賀與敬意,讓現場充滿藝術人文氣息。民雄文教基金會表示,本次活動不僅是一本新書分享,更是推動社區健康保健的重要一步,期盼吸引更多民眾參與,從日常生活開始,實踐保健行動,為自己與家人守護安康,歡迎民眾來電民雄文教基金會辦公室05~2060463洽詢索取方式(自備回郵信封及35元郵票)送完為止。順心自然~曾雅苑隱符碼藝術創作個展~嘉義市文化局精彩展出
順心自然~曾雅苑隱符碼藝術創作個展~嘉義市文化局精彩展出 114.08.22(記者林慧茹/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3樓於8月13日至9月7日展出~隱符碼-曾雅苑創作個展。曾雅苑老師除了是藝術家,也是教育者,長年投身教學,創作是持續不斷進行中,展覽則是回顧與檢視。這次展出曾雅苑老師1998-2025年間的重要創作51幅作品,以油畫和複合媒材為主軸,藉由呈現不同時期的創作作品,來檢視創作者在追尋繪畫藝術的實踐歷程之精彩呈現。探索其作品中「讀」與「看」之間~圍繞「時間」、「記憶」、「存在」與「視覺語言」等主題,將生活所見轉化為畫布上若隱若現,若有所思的符碼。曾雅苑老師表示:「這是我第十一次個展,距離上一次2014年的展出,怎的倏忽就已經過了十一年。展出的時間軸涵蓋1997年至2025年間所創作的作品。回想1997留學紐約期間,自己受到異地文化與語言衝擊,重新思索個人文化根源,並深化對「觀看」與「閱讀」之間關係的理解。隨著回國時那被打包的一幅藝術創作,因緣際會在經過3000多個日子,於本次展覽中得以開箱再現……,真是奇妙。有段時間創作開始融入文字書寫,將文字視為抽象的符碼,透過重複書寫與堆疊,試圖重建觀看與閱讀之間的知覺關係,其實是想要找尋自己或者說是為當時的自己找到一個定位……。透過這些作品,檢視自我與「時間」和「存在」之間的關係。當代藝術著名得藝術家保羅克利也曾運用轉印,剪貼的多媒材創作而接近遊戲心。本次展出中有因為自己喜歡樹木,所以運用檸檬桉、柚木、澳洲茶樹、台灣肖楠、彩虹桉、黃荊、落羽松、黃花風鈴木...等植物,這些樹木的葉子而創作--例如展出的主題牆藝術創作--把生活中所蒐集到的各式樣葉子~透過撿拾、清洗、蒸煮、拓印、重叠、印製……等多種技法,二年中完成與自然的對話,將作品呈現給大家。專注、引導、發現、認識~奇妙的自然奧秘……。進而窺見創作過程中逐漸浮現的「隱符碼」,那些潛藏於視覺語言中的記憶片段、感知經驗與精神象徵。這些年來,創作始終是我與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也是不斷回顧與前行的過程。展覽所呈現的跨時期作品,反映我對時間與存在之間內在關聯的覺察。感謝謝其昌老師、邱瓊暖老師、賴玫娟老師、歐志成老師幫忙,將作品做了最妥善的配置。特別感謝策展人謝其昌老師的經驗分享,讓我在這次展覽籌備作業與佈展的過程中,學會了拋除「框」架的設限。」策展人謝其昌教授表示:「隨心自然,跳脫框架,藝術家把落葉創成永恆,也引導觀者思考~存在的價值為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通常也需要集合眾人之力。透過展覽引領照見每個觀察者的內心,就是藝術創作的魅力所在!」「隱符碼-曾雅苑創作展」8月16日下午2時於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3樓舉行開幕式。當日文化局副局長林金龍代表黃敏惠市長與文化局謝育哲局長出席致詞。林金龍向展出者曾雅苑老師及與會貴賓致意時表示:「嘉義市是畫都、是人文之都,感謝每一位藝術家、學校美術教育、大學美術相關科系,民間的畫室、藝術團體等,公私協力建構出一個深具人文與創新的嘉義畫都。」林金龍副局長補充說:「藝術家是一個充滿探索與挑戰的工作,感謝藝術家們用特有的視角來觀照這個世界,透過一件件精采的作品,豐富了這個世界的人文風景。未來,市府文化局和美術館等更將積極主動和藝術家、學校美術系所、藝術團體等來合作,透過各項計畫,從研究、教育、展覽、出版、行銷等,產出更多創新的成果,讓畫都嘉義的藝術文化更加蓬勃發展,將真善美的藝術能量呈現給大家。」曾雅苑老師的創作與生活經驗、教學實踐和藝術思維密切交織。經常往返於新港鄉與嘉義市區之間,觀察家鄉地景隨著時間、季節與都市變遷而產生的微妙變化。在自然看似如常卻不斷轉換的節奏中,她深刻體會日常的無常,也由此開展對「時間」的感知與反思。在創作過程中,她採用蘭潭校區和嘉義縣市路邊隨處可見的植物的葉子當素材,運用"植物移印"的手法還創作這組作品--二年。透過覺察生長土地的自然物象與生活諸相存在的樣貌,並將其轉換成藝術創作的意象符碼。曾雅苑老師的創作思維專注於觀看意識與視覺思辨,透過繪畫與媒材實驗,將內在思緒與外在感知串聯,使形色在堆疊與轉化中產生新的張力,重新定義觀看與閱讀的界線。對她而言,繪畫不僅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種與世界對話的途徑。畫面中的符號與筆跡,如同隱藏的密碼,引領觀者穿越記憶,開啟再觀看的想像。誠摯邀請各界於8月13日至9月7日蒞臨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3樓參觀,曾雅苑老師將於展出期間不定期現場導覽,也歡迎大家蒞臨參觀時留言,一同解讀欣賞作品中「讀」與「看」之間的隱符碼為生活帶來不同的觸發與視野。後記註一/曾雅苑藝術家目前服務於嘉義大學視覺系助理教授。「翰墨情緣-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114年會員暨書畫名家邀請展」嘉義市文化局隆重展出
「翰墨情緣-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114年會員暨書畫名家邀請展」嘉義市文化局隆重展出 114.08.18(記者林慧茹/嘉義市報導)「翰墨情緣-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114年會員暨書畫名家邀請展」8月17日下午2時30分,於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4樓開幕。下午1時30分率先邀請樂團與博愛社區大學敦煌禪舞團演出視聽饗宴。本次展覽自8月13日(週二)起至9月7日(週六)止,於嘉義市文化局文化藝廊4樓展出。嘉義市市長黃敏惠蒞臨現場;議員傅大偉、陳家平、黃露慧、王浩、書法名家前嘉義市政府地政處處長饒嘉博、台灣文聯台灣書法家協會沈榮槐會長、書法名家陳嘉子教授、嘉義文化獎蕭吉川理事長、書法家暨企業家林呂永松、中國書法學會陳銘鏡理事長、華夏藝術畫院柯育沅院長及秦立錦秘書長、藝術家何宗烈董事長、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育哲、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陳佳琦及來自全台各地的書法協會會長理事長及在地藝術家等,均參與盛會。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義市教師書畫協會」前身為「嘉義市退休教師書畫協會」,創立於民國88年,迄今已邁入第26年,是嘉義市重要的人文藝術協會之一,教師書畫協會這幾年的展覽主題,勇媽市長如數家珍的唸出來,因為勇媽市長幾乎都有親蒞到現場,不只是祝福,也是無限的感謝~7月份歷經百年來的大風災,市容毀壞,尤其是許多珍貴的大路樹傾倒,觸目驚心,許多人心靈受到衝擊。所幸,經過大家的通力合作,已經都日漸恢復。而且能夠舉辦這麼好的北中南及二岸書畫家精彩的藝術作品呈現藝文交流,讓嘉義畫都充盈文化量能光芒蘊照;文化局公共的展示空間,讓名家們優雅的書畫藝術展示於市民朋友的面前。再次感謝教師書畫協會為了嘉義市的人文底蘊的積累厚植,不斷耕耘努力。」為擴展藝術視野與交流廣度,第十屆理事長林姿吟今年特別策辦「翰墨情緣」會員暨書畫名家邀請展,攜手台灣文聯台灣書法家協會與華夏藝術畫院共同主辦,集結書畫名家與協會會員的精湛創作,期待透過展覽平台促進藝術對話,激盪創意火花,讓彩筆飛舞、墨韻悠揚,在嘉義這座文化之城繼續蔓延。本次展出作品約近二百件,作品豐富場面盛大~涵蓋書法、繪畫與陶藝等多元媒材:書法部分網羅篆、隸、楷、行、草及榜書等書體,筆力蒼勁、風格多元,各展其長;繪畫作品則涵蓋水墨、彩墨、工筆、油畫與絲畫等形式,兼容傳統與當代觀點,呈現豐富的視覺語言;陶藝創作亦融入書畫精神,形式別具、意涵深遠,充分體現台灣藝術創作者對文化精神的堅持與創新。教師書畫協會長期深耕藝文教育,此次聯展不僅為年度創作成果的展現,更凝聚地方藝術能量,為嘉義注入源源不絕的文化動力。誠摯邀請各界先進、藝文同道與社會大眾蒞臨觀賞,攜家帶眷共賞翰墨風華,在墨香與樂聲交織中,體驗傳統與當代交融的藝術魅力。後製如新,修復如舊【陳玉峰大師佛像修復展】高明寺再現風華
後製如新,修復如舊【陳玉峰大師佛像修復展】高明寺再現風華 114.08.09(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時序立秋剛過,朴子高明寺在2022歡慶百年以來,持續有重要展覽與大家見面。2025.8月份展出台灣第一代傳統彩繪匠師~陳玉峰佛像修復展。朴子高明寺僧侶早期有使用卷軸類的佛像畫來舉行經懺法會佛事,而經懺法會佛事為中國佛教的特色之一,懺悔也是佛教中重要的實踐行門。而陳玉峰為臺灣百年來重要的第一代臺灣彩繪匠師,在日治時期他研究吸收西洋及日本的現代美術養分,轉化成自己獨特風格的畫風,超越當時一般的畫師而聞名,座右銘是“水滿浮舟”,以其謙遜踏實,崇尚自然的古典雅緻繪畫廣受好評。如今修復的作品讓人欣賞之後有歷久彌新之感。這次展出的作品大約在1958年至1960年,他為朴子高明寺繪製的多幅畫作即是這類型的卷軸類佛像畫。以當時陳玉峰創作年代與背景來看,完成於民國47年(1958)的朴子高明寺畫作屬於中國傳統工筆重彩畫範圍,主要用礦物的色粉、天然的顏料與水、膠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更可以結合不用的素材,表現出許多的可能性。如水陸畫大多採用工筆重彩畫法,勾勒首重白描線條、渲染十分細膩,毫髮入微,工穩謹嚴,即便是衣服上細小的圖案紋樣都畫得十分精緻,用色十分豐富,顏料層次分明敷彩濃重,富麗堂皇。高明寺表示~「 陳玉峰畫作應有參考明清時代的水陸畫特點,如明代水陸畫開始表現出世俗化的時代特點,塑造的形象多為人們所樂見,表情多安靜慈祥,平易近人、用色明亮而艷麗。」雲科大曾永寬教授則指出「陳玉峰為日治時期臺灣第一代寺廟彩繪藝術匠師,他曾師從水墨畫家呂壁松及粵東來的彩繪師學習工筆及油漆技法,所以在畫法上有工筆重彩的華麗與寫意的閒情平淡。陳玉峰加入細膩的工筆重彩襯托出注重裝飾效果的傾向,尤其在背景的處理上採用更具裝飾性的畫法。本次展出佛像作品有華麗的效果和飽滿的畫面,也有一些是表現出簡明的趨勢,吸取文人畫法與採用水墨淡彩的畫法,追求人物姿態的活潑與物體的動感,這些都能從其朴子高明寺畫作中,看出時代融合的箇中特色與這批紙本畫作的重要性。」嘉義縣文觀局長徐佩鈴表示:「本件古物於111年12月7日經嘉義縣政府公告指定為一般古物(府授文資字第 11102818652號),古物名稱「朴子高明寺陳玉峰佛畫像」;之後於113年1月15日重新指定其名稱為「朴子高明寺陳玉峰佛像畫」是陳玉峰老師畫作的專有名詞(府授文資字第1130011602號),可見其文化資產價值的重要性。」朴子高明寺委託雲林科技大學曾永寬教授團隊執行110-111年嘉義縣列冊追蹤文物-朴子高明寺西方三聖佛像、陳玉峰佛像畫文物調查研究計畫,進行此批古物現勘檢視,其中「朴子高明寺陳玉峰畫佛像畫」,1案7件~~分別為:釋迦牟尼佛(主尊)、藥師佛、阿彌陀佛(左脇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尊者、伽藍尊者。這批陳玉峰佛像畫原為閒置於庫房的卷軸佛像畫,後來被高明寺蔡宏二董事(時任總幹事)整理庫房時發現,才重新裝裱,並固定掛在後殿二樓壁上。當時被發現此重要文物並初步裱框懸掛於後殿大雄寶殿二樓牆壁上。但保存環境因處於頂樓,偏高的溫度及相對溼度,對保存的危害是材質將老化較快速,而高溫高濕也容易有生物性危害,如黴菌孢子會附著於紙上並在高溫高濕下滋生繁殖,導致褐斑、黴斑等漬痕。 由於本案古物材質為紙質(纖維類),易受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高低影響而吸收水份,因此改變面積更容易遭受水害,而紙質文物長久置於溫、濕度過高的環境中則易引起水解反應而導致纖維素的劣化,如褪色、黃化、脆化、變形、破損與開裂等狀況。於是,朴子高明寺再度委託團隊提出維護修復計畫並進行修復,團隊是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曾永寬教授所帶領的師生以及書畫裝裱和書畫修復資歷超過38年的優秀畢業系友-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修復師葉竑毅所組成。葉竑毅修復師表示:「修復本次展出的七件作品中三寶佛為再修復的佛像畫,可見年代久遠有修復的痕跡(約67年);其餘四件則發霉較為嚴重,經過處理,‘’修復如舊,‘’保存其原有的時代紀念痕跡。但以較好的狀態呈現給大家品鑑。但未來建議在文物收藏的時候注意妥善收藏。」高明寺陳英毅董事長表示:「首先要感謝高明寺蔡宏二董事(時任總幹事)在庫房發現此七件捲軸,並予以裝裱保存。但因年代久遠,紙質變異,亟待修復。幸虧陳浚沂常務董事的人脈深廣,得以邀請到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復系曾永寬教授師生團隊來幫忙,並得到縣府文觀局的重要古物認證,再邀請到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修復師葉竑毅老師鼎力修復。在蔡順仁總幹事精心籌畫下,得以順利開展。如此凝聚了內因與外緣,終於因緣俱足。佛法的因緣果報,得以再次的驗證。感謝所有參與的好朋友們,謝謝大家!」陳浚沂董事則分享:「本展當初起源於為修復韋駄尊者,而祂是護法神,因此牽連出其他神尊的修復與鑑定(以及百年高明寺誌禮請闞正宗教授編寫);並獲政府機關單位的重視與肯定。殊勝因緣令人感到佛法的神奇與不可思議。這段時間也特別謝謝闞正宗教授及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曾永寬師生及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修復師葉竑毅組成修復團隊及大家的幫忙。」2025/08/01~8/17(其中法會休息),9/15~9/27於高明寺藝文展示室展出「陳玉峰佛像畫修復展」,歡迎父老鄉親與愛好藝術美感的好朋友們,蒞臨觀賞,期待您的光臨,共同見證這場結合藝術、歷史與修復技藝的文化饗宴。(感謝陳英毅董事長提供部分照片。)曾維民老師領軍「全嘉樂起來合唱團」與美國「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美聲交會鼓舞人心
曾維民老師領軍「全嘉樂起來合唱團」與美國「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美聲交會鼓舞人心 114.08.02(記者林慧茹/嘉義市報導)嘉義市文化局演藝廳7月31日舉辦TICF25 國際合唱音樂節 --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嘉義場次演出。本場演出特邀--全嘉樂起來合唱團、指揮曾維民擔任開場演出團隊。二個的合唱團演唱客家民謠“油桐花”餘音繞樑,廣受好評,令人回味無窮。來自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由歐瑞德博士於2010年創立,致力於匯聚優秀歌者參與國際巡演與音樂節演出。合唱團以精湛音樂素養聞名,曾於西班牙托羅薩、義大利阿雷佐等國際合唱賽中屢獲佳績,並受邀前往中國、日本、德國、荷蘭、西班牙、保加利亞與土耳其等地的音樂節,與國際合唱同好攜手,將音樂分享給世界各地的觀眾。嘉義市著名指揮曾維民老師表示:「老實說這次接到這樣的演出實在是有一點受寵若驚的。因爲我們是以--‘’第三屆的全嘉樂起來合唱團‘’的名義來演出。成員幾乎都是臨時成軍的。我在6月初接到演出的訊息,7月31日演出對我們來說簡直就像在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原因是很多團員都沒唱過合唱,更不要說上台表演了。而且一個星期才練一次,只有8個星期準備,我只好把民歌拿出來做為演出曲目,再搭配錄音檔讓他們回家練唱。我看到演出的聲部還是不理想(缺男高音、男低音及女中音)邀請今年曾帶領巡迴演出的嘉義民歌合唱團的伙伴來支援,再加上幾個臨時有興趣的朋友,這樣總共有60幾個成員。聲音音色不一致是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調整他們唱歌的位置,大家感受到了我壓力,也都很認真的來練習。聲音總算是有一點起色時,我們的心情是飛揚的,能夠在把握住那個節奏,隨著音符彈跳起飛,掌握住抑揚頓挫的聲音,絲絲入扣的節點回響,那不是仿若回到了年輕的感覺?雖然有點緊張卻又做得很好!合唱團的魅力(註一)就是如此吸引人。這一次的行動藝術體驗,美國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在指揮Allred的巧手下,展現了天籟的美聲與收放自如的完美演出,讓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我們都有了很好的收獲,音樂無國界,這樣的國民外交值得肯定。最後也要感謝文化局謝育哲局長、表演藝術科趙曼妏科長的居中協調,讓我們能夠有好的休息與發聲的場地,衛生局廖育瑋局長、企劃科施懿珊科長的加油打氣,長青園鍾佳容主任、雋銅國際有限公司巫佳郎老師與筱雯的大力幫忙,未來也歡迎喜歡唱歌的朋友加入我們。大家繼續加油了!」今年除了精湛詮釋傳統合唱經典,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積極與世界各地的作曲家合作,委託創作讓來自不同文化的聲音在合唱中匯聚。每年定期於鹽湖城地區演出,並發行多張專輯,以精湛技藝與豐富表現力,持續拓展美國當代合唱藝術的高度。嘉義市政府歡迎並致謝全嘉樂起來合唱團與美國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雙方的成員。特別準備了特製的彩繪頭巾與嘉義名產旺來山鳳梨酥,致贈給每位來訪團員,並附上精美磁鐵(Brave to go ahead)留作紀念。曾維民老師領軍「全嘉樂起來合唱團」響應TICF25 國際合唱音樂節 與美國「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跨越語言與文化的美聲交會鼓舞人心。這不只是一場音樂節,更是一次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心靈交會。歡迎喜愛音樂欣賞的民眾持續關注接下來的嘉義市音樂節活動演出。後記:/感謝曾維民指揮接受採訪,資料提供。(註一)合唱團的魅力在於其集體演唱的藝術形式,能透過聲部協作帶來豐富的聽覺饗宴。 這種形式不僅促進成員的品格發展,如培養自律與自信,同時也能帶來身心益處,例如情緒的滿足感,這讓合唱團成為一種具備多重吸引力的藝術與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