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彩動人心~林勳諒老師73〈大自然是我的調色盤〉特展梅嶺美術館精彩展出 113.06.10
(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嘉義縣朴子市梅嶺美術館六月份特邀朴子地區深耕多年的藝術家林勳諒老師展出~林勳諒老師73〈大自然是我的調色盤〉特展。主要是為表彰其藝術成就及師承恩師吳梅嶺老師藝術教育的精神。並由知名藝術家兼美術史研究者莊玉明老師策展~
( 繼策展嘉義前輩資深藝術家林國治老師、蘇嘉男老師、黃照芳老師、黃守正老師及策畫藝術推手何明宗董事長專輯之後,受邀策展林勳諒老師73創作展。)本次展出林勳諒老師水墨水彩、粉彩、水彩。分為三個主題:墨韻鄉情、水光彩影、粉隨筆。
林勳諒老師表示從最早的一張畫作是48年前的水墨作品,一 直到近期作品,共200件創作,歡迎大家來欣賞。
展出日期:為6月4日起至6月30日。
開幕茶會:6月8日上午10:00
座談時間:6月8日上午11:00
由朴子在地知名樸韻合唱團精彩開場。與會貴賓來自北中南高達四五百人,熱鬧非凡。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長徐佩鈴親臨致意林勳諒老師藝術創作創作所帶來的美好。並表示:嘉義縣美學力的提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未來將推動‘’藝術下鄉‘’到各鄉鎮公所,讓藝術更貼近民眾生活。
梅嶺美術館與朴子藝術公園自去年整建成為無界限的藝術場域,提供藝術家們優質展場,也讓民眾們走入藝術家的創作世界,共感生活的豐富與美好。林勳諒老師傳承其恩師藝術教育精神,勤於創作與美術教學,值得敬重與推崇!也期盼大家對吳梅嶺老師藝術創作與無私的奉獻精神代代長存。
當日開幕式結束後規劃藝術家座談會。邀請同為吳梅嶺弟子的嘉義大學長榮大學張權教授,資深藝術家陳政宏畫家,教育家陳進順校長,嘉義縣創意美學協會蘇奕菁理事長,嘉義縣美術協會顏永中理事長。
策展人美術史研究者莊玉銘老師主持與談表示:座談會讓大家了解到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短短二個小時的討論卻是藝術家走了一輩子啊!!非常令人感動.....。”資深藝術家陳政宏畫家表示~林勳諒老師的展覽讓大家可以看到他三四十年前到現在水墨功力的轉變。對美術專業的執著。這次73特展非常可貴!嘉義大學長榮大學張權教授則分享上吳梅嶺老師的趣談說:上老師的課可以空手到,因為老師會為學生準備繪畫用具,還有吳梅嶺老師最早期會由靜物寫生入門。而林勳諒老師從國小五年級至今,在繪畫的藝術世界勤懇,是吳梅嶺老師的得意弟子之一。策展人莊玉明老師讚說林老師畫作經典~如同寯永台語老歌”望春風”。教育家陳進順校長以影響林勳諒老師的傅涓夫藝術家的“自強不息”美好理念給與無限祝福。嘉義縣創意美學協會蘇奕菁理事長,嘉義縣美術協會顏永中理事長的繪畫啟蒙老師都是林勳諒老師,則暢談與老師的結識,並表示老師是溫和鼓勵的方式教學,其教學精神影響至今。資深藝術家李國聰與南藝大黃猶欽教授在座談會有精彩對話。南藝大黃猶欽教授分享其觀察研究嘉義縣市藝壇~和諧又團結非常,而林老師的展出近半世紀的創作是一項個人內心轉變的大工程。這都是專屬藝術家的創作所得~寄予無限的祝福!!座談會中並由林勳諒老師自述藝術教學理念以及探討創作風格。與會者除了可以更了解藝術家創作脈絡,更可以提升參與談會的藝術美學素養。
林勳諒老師1950年生於嘉義縣朴子市,其藝術啟蒙恩師為吳梅嶺老(1897-2003)。
1972年他榮獲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美展水墨第一名,畢業後回到家鄉擔任美術教師長達35年。教職退休後林老師開設畫室,繼續開班授課春風化雨數十年,將一生無私奉獻於美術教育與家鄉。林勳諒老師的創作描繪出臺灣人文與景色的美好~
水墨水彩交相運用,水墨交融,渾然天成,色澤調和自然溫順。明暗交織恰到好處,畫作取景長有其故事性,也如同攝影視角,捕捉畫面使景物剎那成永恆!!學會欣賞是我們與萬物生命連結的時刻,無論是水墨水彩粉彩,題材都是取之於大自然的生命,細細品味與感受豐沛的藝術洗禮~!!
另訂6月16日舉辦二場林勳諒老師畫室參觀,可以洽詢梅嶺美術館報名~歡迎大家一起深入瞭解林老師創作環境與過程的藝術世界。
更多...
愛的永續報導/ 嘉義女力之光詹珳淇畫抗戰英雄張自忠將軍,陸軍官校慶百年,埔光美展綻英姿
愛的永續報導/嘉義女力之光詹珳淇畫抗戰英雄張自忠將軍,陸軍官校慶百年,埔光美展綻英姿~113.06.04 (記者林慧茹嘉義報導)詹珳淇畫抗戰英雄張自忠將軍,陸軍官校慶百年,埔光美展綻英姿!2024.6.16陸軍官校將迎接黃埔建校一百週年校慶,藝文系列活動陸續盛大隆重展開。 陸軍官校校長余劍鋒少將特別表示:「軍人是一份充滿挑戰和壓力的職業。官師生秉持著、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歷經諸多戰役以生命及血汗保家衛國,渠等丹心血忱,實在可以與日月爭光。而藝文作品則能啟迪思想,激發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保持赤子之心及淬鍊高上情操。 這種心靈淨化和提升,對於軍人的戰鬥意志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期許全校傑出軍官從柔性層面認識軍校與軍人應有特質,在戮力戰訓本務的同時,陶冶人文素養,成為允文允武的專業軍人。陸軍軍官學校在民國113年堂堂邁入了創校100週年很榮幸昨(3)日邀請蕭啟郎藝術工坊,協助辦理本次"埔光展"。展出當代藝術家的書法、水墨、水彩和油畫等百餘幅精彩作品。 誠摯感謝各位藝文名家慷慨提供為本校校慶活動增添獨特的藝術風采,藝術與人文密不可分。期盼透過藝文活動帶動官校師生及同仁藝文風氣,也勾勒出一百週年校慶高昂的士氣與榮光。」書法在藝術欣賞的價值之外,也具有文字宣傳的功能,如由書畫名師李穀摩大師所題賀詞,《鐵畫銀鉤耀我黃埔》透過蒼勁有力的書法,傳遞堅毅精神。 嘉義水彩畫家詹珳淇畫抗戰英雄張自忠將軍,陸軍官校慶百年,埔光美展綻英姿! 軍中畫壇大師,唐健風讚賞來自嘉義的水彩畫家詹珳淇~~ 海峽兩岸抗戰書畫大賽得獎作品,張自忠將軍畫像、體現、《藝術之光照忠魂,千秋之英烈永懷。》特別推薦参加陸軍官校慶百年的展覽。藉著這次展覽,在陸軍官校百年校慶美展,向前人致敬,是嘉義之光。 訪問水彩畫家詹珳淇作畫歷程表示:自己從年輕時就熱愛繪畫,常訓練提升速寫技能。感謝友人推薦她給文藝復興協會,參加海峽兩岸抗戰書畫大賽,以張自忠將軍畫像,作品榮獲第一名殊榮。回想當初由於比賽截稿時間緊迫、只花費一周,以30年人物速寫深厚功力,僅憑張自忠將軍一張大頭照,並觀看張自忠感人故事電影「英烈千秋」,閱讀張自忠將軍的生平,靈感湧現,遂佈局購置作畫、張自忠將軍在蒼茫大地,騎馬帶隊日前行千里英姿。張自忠將軍(1890—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人。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中國抗日第一名將。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抗戰英雄張自忠將軍縱橫沙場、燃燒青春,犧牲奉獻為國,懸念著社稷安危與百姓福祉,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國軍戰史記載: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名垂青史。畫家詹珳淇說明:自己是也是一個堅毅且行動力強的人。想到什麼就會盡力去做,有一次看到一本《不帶錢單車環島》的書上寫著:‘’不要花錢也可以旅行‘’。(作者只帶著口琴,騎單車靠‘’打賞‘’環台)。就毅然決然跟家人說要騎單車環島旅行千里。果然詹珳淇畫家在12年前的九三軍人節騎單車環島,花費18天,但不花錢的情況下,當個旅遊畫家,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幫人素描~以藝會友。沿途受到居民協助,也結識許多好心的朋友,豐富了生活的觸角,也體驗‘’知行合一‘’,圓滿完成壯舉。圓夢後近年常做公益助人,也鼓勵女性朋友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宜室宜家的能力。畫家詹珳淇參與當地嘉義縣美術協會,積極投入創作,尤其擅長人物速寫..。(2018對開水彩~真善美的月桃 寶寶~月桃花季創作第一名。)去年並考取嘉大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有幸獲邀在黃埔建軍百年校慶的重要時刻參與展出,也希望以此為國軍官兵鼓舞士氣與精神戰力,發揮軍民一家,「軍愛民,民愛軍」的精神。 陸軍官校校長余劍鋒少將再次致謝表示: 「藝術紀錄了時代軌跡。亦是追溯歷史的線索。從此次埔光美展作品中感受藝術名家們長年於藝術中追求卓越的意志。展現出豐富的文化意涵及藝術魅力。國軍是國家穩定的重要力量,對外保護國家,對內安定民心,百年校慶特別的日子裡~透過藝術人文的能量,讓大家感知~軍人宜動宜靜、允文允武的優良特質。」嘉管三十 樂響嘉音 用音樂讓嘉市聲聲不息
嘉管三十 樂響嘉音 用音樂讓嘉市聲聲不息113.06.02 (記者游明蘭/嘉義市報導)嘉義市管樂團為迎接30週年,特於昨(1)日在嘉義市音樂廳以音樂結合光雕,跨界的方式歡祝團慶,並以「大地有愛–聲聲不息」為題,透過作曲家、光雕藝術家以及管樂團的合作激盪與演奏詮釋。嘉義市市長黃敏惠也特別出席,祝福嘉管團生日快樂。 嘉義市管樂團一直以來努力將音樂藝術推廣至社區,幾經歷練乃至於今日能站穩腳步,並將嘉義市管樂之都美名帶向臺灣各地音樂廳,甚至海外諸國。今年延續去年29週年「敬天謝神-魔幻樂神降臨」的主題,從天、地、人的角度回歸大地,以「大地有愛–聲聲不息」為題,綻開成熟穩重且璀璨的音樂花朵,為嘉義市市民帶來多首管樂名曲。 嘉義市市長黃敏惠表示,5月28日公布由中國時報主辦的「全國22縣市施政滿意度調查」,嘉義市連續三年獲得大滿貫,13個面向中共得10金3銀,其中「藝術文化」更是連續4年獲得金獎,相信這樣的好成績是所有熱愛藝術的市民朋友及藝文團體一起努力的,所以也很謝謝嘉管團這30個寒暑對音樂的付出,讓我們繼續讓管樂之都的美譽傳揚下去。 文化局局長盧怡君也說,這次活動嘉管團也與國內知名光雕藝術家(Light Sculpture Artist)徐志銘(Dason Shu)老師合作,設計出全新的視覺與管樂聆聽的音樂會體驗,相信這樣的跨界合作,會帶給市民們不一樣的音樂體驗。 嘉管團團長宋偉銘說,這次音樂慶典特別委託芬蘭排笛演奏家史蒂芬、史坦丘(Stefan Stanciu)以嘉義為主題創作「諸羅幻想曲」(Zhu-Luo Fantasia),呈現嘉義市為具有歷史淵源且人文薈萃的城市,同時擁有「畫都」及「管樂之都」的美譽,加上臺灣珍貴的「交趾陶」工藝、著名的「石猴」雕刻藝術,把充滿熱情與藝術的文化藝術之都融入管樂作品中,讓民眾以音樂為媒介,深刻瞭解嘉義市管樂團的過去、現在與即將挑戰的未來,與嘉管團一起攜手成長。文化局表演藝術科/圖文尋找屬於自己的神話
尋找屬於自己的神話 113.05.24 (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梅嶺美術館5/15(三)-6/2(日)邀請當代藝術家尹信方展出~~尋找屬於自己的神話全館展出畫作共計四十二幅與眾不同的當代藝術創作。由藝術家尹信方親自挑選自2017年~2024年精品畫作,並說明作品風格受到超現實,立體,表現主義大師保羅•克利影響,邀請大家一窺保羅•克利所說的《繪畫就是帶著線條去散步~》的詩意與童趣,展出張張精采畫作,不容錯過。 5/19舉辦開幕暨座談會參與與貴賓雲集,策展人-國立臺南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洪明爵教授說明,在發想特展名稱與論述的時候,並非是要將尹信方藝術家打造成一位充滿神話的英雄,希望透過挖掘藝術家生命歷程、打開情感堡壘,誠實面對自己與過去的自己合解,而屬於自己的藝術神話,其實就是這一路走來的生命道路。 尹信方藝術家,從解析自己的姓名,溯本追源的去找尋、思考自己是誰,再將這個形體、過程,解構成一種向世界介紹自己的開場白,看展覽時先透過名字認識她,再透過作品理解她,座談會上藝術家尹信方也坦露了自己的生長背景與創作歷程,將過往的苦痛轉化為藝術養分,釋放自己也支撐起自己,勇敢而美麗,相信也引起在座參與者的動容與情感共鳴。「信」,是自信、是信任、是信仰、是信念。(2024最新力作‘’尋光‘’講述過去經驗都是現今創作的養分。)研究台灣美術史的蕭瓊瑞教授說明:尹信方畫家的畫如其名~[信而有方]~~超現實的繪畫作品極具個人特殊風格,如同她的名從畫家的創作了解到~運用硬邊平塗技法,將「信方」二字解構、簡化、變形,加入畫作之中,再重新建構組合過程。並同時進行自我認同的反觀自省的思考,透過作品回溯自我的生命歷程~。是藝術也是人文的雙結合。每次的藝術創作都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也透過與自己對話享受創作過程的樂趣。 進而享受‘’自我價值完成的專屬自己的神話‘’。這次個展引人入勝,吸引許多學生前來新欣賞,是畫家的外收穫。在展覽期間親自導覽透過每一幅畫作的創作分享,啟發賞畫者不同的心靈反映、互相交流、探討如何尋找屬於自己的勇氣。歡迎各位把握展期蒞臨梅嶺美術館欣賞參觀,與眾不同的當代藝術。 後記之一 本次策展人:洪明爵教授(國立臺南大學 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說:探討一位藝術家的創作脈絡,不得不回歸到主述者的成長的時空背景,由於退出聯合國的因素,6-70年代正是台灣整體建設的起步。9年義務教育的延長、10大建設、本土化,美麗島事件等政治的內部衝突……然而對於女性權益的問題卻一直停留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歧視問題上,特別是客家族群,「嫁夫莫嫁客家郎」,身為客家女性,不但要主內,也要主外。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長大的客家女性,實在很難想像要建構一個藝術的大夢有多麼的困難。 而出生客家背景的藝術家尹信方老師也不例外地虛耗了藝術創作的年輕歲月,直到遇見了丈夫葉重宏醫師,那一發不可收拾的衝勁與爆發力全傾而出,短短幾年間辦了無數次的個展,畫了逾百幅的大畫,她正努力地放下過去的苦痛、與自己的內心和解,並尋找著屬於自己的神話。 後記之二 尋找屬於自己的神話-尹信方個展啟程,是人生中一個特別的時刻,除了需要勇氣面對未知的未來,還要有信心相信可以克服困難,更需要毅力才能繼續前行。告別了過去的自己,邁向未來的自己,生命的旅程中,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對於害怕失敗的人來說,是冒險的,卻也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期待的時刻。因此,蕭瓊瑞教授在描述作品時,特別下了一個標題「信而有方」信方經常覺得她的創作或許只是個「白日夢」,但為堅定她的意志,她將她的名字「信」與「方」放進作品中。立體派的藝術家常為了結構上的需求將文字剪貼進入畫面,而信方卻將這中文象形文字在畫面中不斷的變化與延伸,使成為她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角,是結構、也是自我強化的力量,最後甚至成為帶動創作往下走的一種驅動力。(摘自策展文/洪明爵教授)千人齊賞BIG共啟生命的亮光
千人齊賞BIG共啟生命的亮光 113.05.24 (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嘉義縣教育展望協會致力推動校園生命教育,協會許願~希望嘉義的孩子都能看一次深具生命意義的《BIG》電影,在嘉義秀泰影城溫馨舉行。 這場「千人共賞《816BIG》共啟生命的亮光」 傳愛&反毒活動。活動共邀請1133位,包了秀泰8廳,主要以嘉義縣學生為主,所以特別邀請了劇中女主角源源(鄭又菲)來到現場。 從今年3/9開始,嘉義縣教育展望協會連續辦理4場魏德聖導演最新電影《816BIG》,這是一部描寫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及不同面向的六組癌童病患家庭,面對病魔的考驗及彼此從衝突到最後相互支持的故事,劇情溫馨感人、十分適合分享給親師生。 導演魏德聖及劇中主角源源(演員鄭又菲)親臨,為《千人齊賞BIG共啟生命的亮光》掀起高潮,大家歡呼並致謝導演,在後疫情時代推出這樣與國人健康息息相關的電影,描寫六個家庭代表社會各種不同層次面向的社會縮影,以及電影中與日義合作的動畫、和細緻感人的配樂,都讓人透過電影的高潮起伏劇情~牽引情緒。 大家一致認為這是部會讓人笑中有淚,有許多讓人思考珍惜健康的電影。[SDG3 生命教育 電影賞析 ]是嘉義縣教育展望協會入校宣導重點之一,從 「期末考、老鷹之手」直到今年的 《BIG 》癌童病房電影,期待親師生們透過這部電影體會生命的珍貴,感恩惜福!席中並加強反毒宣導,守護健康、從學生們在觀賞影片中很多感動落淚的畫面,可看出孩子們內心已深受這部片所打動。 今日會中~魏德聖導演並提出讓大家回去後問問家人:有關自己出生的那一天的故事~每一個人的生命就是一個故事,有健康才有一切,透過觀看電影如同看到劇中主角人生的故事縮影,好好活著、珍愛自己與家人、將使我們的生活更和諧,這也是大家所樂見的。 映後義竹鄉長黃政傑表示特別感謝主辦單位,有這麼好的機會讓偏鄉學生們到市區看電影,聆聽導演與演員分享,相信大家都收穫滿滿。竹崎高中301詹于真同學感動分享:看到片中孩子對抗病魔努力要勇敢活下去的精神非常感動,反思健康的自己應該要更珍惜生命,讓人生不留下遺憾。朴子國中三年級美術班陳宥臻同學表達:平時美術課是畫出內心情感,816BIG這部電影是一種生命情感的展現,撼動生命意義的價值。伊甸基金會視障資訊輔具教學人孫念慈已第九次觀賞BIG,她非常感恩教育展望協會的大力協助及包團主徐月香老師租借口譯機接收器幫助嘉義區多位視障朋友能到秀泰享受BIG這部生命教育禮,並表示這是目前看過座令人滿意的口述電影。非常感謝魏德聖導演團隊。嘉義縣盲人協會常務理事鄭貴美也感恩主辦單位幫忙爭取盲人觀影的機會,讓視障朋友們能感受816BIG的生命力。 嘉義縣政府陳文玲秘書今天代表教育處到場關心支持,陳秘書表示她觀賞整部BIG影片大受感動覺得是一部非常值得推廣的生命教育影片,也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讓整場千人觀影活動彰顯出BIG傳遞生命意義的精神與愛的正能量。今天的千人觀影活動主辦單位準備了很多驚喜與吸睛焦點~有孩子們最愛的爆米花、飲料、全台首例千人賞影紀念明信片門票,還有電影中的紙箱機器人全場跑透透與千人互動。教展協蔡惇敘理事長也特別準備北興宮龜王平安米與現場來賓、師生分享幸福平安。 主辦單位也特別另開影廳舉行「與魏導有約」記者交流訪談,近距離接觸魏德聖導演,了解拍片的心路歷程並非一帆風順。但是 當編寫劇本時隨著主角們哭過笑過,情緒流動過,體悟到心情的轉換,最終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就是人生啊。魏德聖導演感謝大家包場看電影的支持與鼓勵,也期待大家攜家帶眷一起來共振生命的感動!! 最後的大聚焦學生們用傳愛便利貼寫上鼓勵祝福的文字貼在「BIG千人傳愛築夢拼圖板」活動結束教育展望協會再將這拼圖板的祝福擇期整座送到嘉義基督教醫院癌病友關懷中心,讓病友一同感受孩子們傳達愛的鼓勵與關懷。促成今天這場千人齊賞BIG觀影活動主要是由「翁反·謝美教育基金」創辦人張國榮先生拋磚引玉大力響應贊助經費,陸續加入全一水電工程有限公司林益華夫婦、維欣牙醫醫美聯合診所、承宥工程行、立富畜牧場、嘉義縣補教協會及藝起畫人生讓世界更美麗等單位加入聯合主辦,成就這一場全台首創千人包場電影賞析公益活動。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三昧堂在民雄表演藝術中心,邀請大家進入劇場一窺國家級劇場後台秘辛
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三昧堂在民雄表演藝術中心,邀請大家進入劇場一窺國家級劇場後台秘辛 113.05.05 (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致力於教學和研究」(Museum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強調文化機構提供全面性的教育體驗。嘉義縣民雄表演藝術中心展覽廳展出深受大家喜愛的三昧堂的精工戲偶,因應518國際博物館日。團長嚴仁鴻老師(小金老師)副團長王文志(多多老師)邀請大家寓教於樂,游於藝,共玩三昧堂布袋戲,了解國家級劇場後台秘辛。 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來了,把握一年只有一次進入劇場後台一窺秘境的機會喔!三昧堂以《佛家三昧》為主軸理念。原係梵文Samadhi,漢譯為~~#定、#正受、#息慮凝心之意。用現在的話說意為:#專心一意的做一件事。而那件事就是宣揚傳統中加入創新思維,讓大家喜愛布袋戲這項美好的戲偶工藝。 三昧堂緣自於傳統掌中戲-布袋戲,為「精工布袋戲」,因為團員們對於戲偶的熱愛,逐漸發展成自製戲偶、自寫劇本、自行掌偶與演出一條龍的新創團體。而所謂「精工布袋戲」就是做工精緻,平時展覽在博物館與美術館,本身就是藝術品。 三昧堂曾受邀代表台灣文化,到北京、廈門、山西、上海、重慶、日本、德國、英國、法國、荷蘭、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匈牙利等地展覽和表演。本檔次在嘉義縣民雄表演藝術中心展覽,共展出近百尊精緻戲偶,皆具故事性的串聯,引人入勝現場並有專業解說。並且是設有全台唯一戲偶醫院進駐其中。 展覽免費入場,可以拍照,可以使用腳架及閃光燈。 展覽現場有三枚堂導覽解說人員(林陌曉,蘇永全精彩解說)首先介紹天官賜福~扮仙文化天官的祝賀語: (大家可以國語台語試唸!)《喜降來福降來,天官下雲階。 三昧金雨降喜氣,春滿花開好如意。 五福臨門納錢財,天官開章賜福來。 祝福大家:福如東海福有祿,壽比南山樂洋洋,陽有金銀財寶利,利祿滾滾進家門,旺盛發達興旺開。一添丁,二進財,三元及第,四時無災,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子八婿,九寶蓮燈,十全美滿。》在戲劇文化中‘’扮仙‘’與‘’正戲‘’是很重要的台灣傳統布袋戲的發展和地方廟會的淵源極深。早期很多村落只有在神明生日時才會請布袋戲團來表演,既是神明生日,就必需祝賀。 所以「扮仙」意即假扮仙人來祝賀的意思,演變至今. ‘’扮仙‘’成為一種不變的開始時熱場,送祝福的儀式。三昧堂精工戲偶"天官"在每次展演中扮演重要的腳色。有天官賜福拉近彼此的距離~揭開正戲的序幕~可知天官~"扮仙"文化則深受大家喜愛!!喜歡的朋友們~不要錯過自即日起至六月底三昧堂在民雄表顏藝術中心本次檔期的展出!迎接即將到來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將至歡迎大家來嘉義縣民雄表演藝術中心深入了解~~三昧堂精工戲偶創藝布袋戲。匠心具竹~文化保存者黃奕薰老師船嘉寶竹頭筊創作於藝文聖地朴子梅嶺美術館隆重展出~
匠心具竹~文化保存者黃奕薰老師船嘉寶竹頭筊創作於藝文聖地朴子梅嶺美術館隆重展出 113.04.23(記者 林慧茹 嘉義縣報導)匠心具竹黃奕薰老師船嘉寶竹頭筊創作展,嘉義縣六腳鄉的黃奕薰老師投身竹頭筊創作已三十餘載,期盼傳統宗教藝術永續傳承,長年致力於工藝之路求精進,並在2022年被嘉義縣政府登錄認定文化資產 #傳統工藝竹頭筊保存者 殊榮。 黃奕薰老師表示:早年常出入朴子生活圈,而六腳朴子也是近鄰。朴子有著名的梅嶺美術館~~文風鼎盛,藝文薈萃,此次可以在這大師聚集的藝文聖地辦展,感到十分高興。雖說自己並非吳梅嶺老師的學生,但是久仰大名,期望藉此次展出傳統宗教藝術,匠心具竹~船嘉寶竹頭筊藝術創作,邀鄉親好友們更進一步了解竹頭杯筊文化與意義。(竹頭筊由特別品種的竹子頭製成,與大地有所連結。)宮廟內擲筊聲此起彼落,一代傳一代,但隨著數位時代快速變遷,事實上,多數人擲筊了大半輩子,確實需要多知道~肩付傳達神明神諭的筊杯,了解其使用方法與意義,就可以直接與神明溝通無阻,是生活學也是生命學!! (竹頭筊傳達天聽,文化保存人互相珍惜,書法家蕭吉川贈送墨寶祝賀)竹頭筊其實最早並非木製,而是竹頭製成。 在竹頭筊逐漸被世人淡忘之際,船嘉寶神筊工作室負責人黃奕薰老師,以其熱愛鄉土文化的赤誠之心,不忍看到品質粗糙的陸製廉價木質筊杯傾銷,取代傳統具有靈性的竹筊。他以其承襲廟宇木工匠師三十餘年的好手藝,在竹頭製筊技藝瀕臨失傳的世代裡以一條龍的嚴謹製作工序,雖經過無數的挫折洗禮,但淬煉出看似農曆初八月娘形狀的完美弧度,令鑑賞竹頭筊工藝的大家讚嘆不已!!內行人看門道~遵循古法製作的竹頭筊具有歷久彌新,流傳後世的非凡價值與傳承意義。 緊接著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活動將至,歡迎大家到梅嶺美術館參觀並實地瞭解宗教藝術之美!! 展出地點: 朴子市梅嶺美術館 展出時間:04/23~05/12 開幕茶會:04/27上午:10:00竭誠歡迎蒞臨參觀!!嘉義阿里山畫家林國治逝世九週年,首席弟子 名藝術家莊玉明講座感念恩師溫馨而成功!
嘉義阿里山畫家林國治逝世九週年,首席弟子 名藝術家莊玉明講座感念恩師溫馨而成功! 113.04.23 (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臺灣阿里山畫家林國治(1933-2015) 生於嘉義縣鹿草鄉,常住新港超過一甲子,一生奉獻給藝術,執著的創作精神與踏實謙卑的態度為典範,質樸寫實風格,作品深具藝術價值,為臺灣美術史中具代表性的第二代藝術家。 知名藝術家莊玉明現任臺陽美術協會秘書長,為林國治藝苗教室最早期學生,應林國治藝術教育基金會林虹昱董事長邀請,於新港林國治美術館舉辦講座,主題「質樸與經典~林國治藝術研究」,滿座而成功,臺陽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吳隆榮暨夫人特地自臺北來參加,藝術推手協志工商董事長何明宗也盛情與會,更致贈館方他典藏的林國治老師作品;另外嘉義大學水墨名家張權教授、曾雅苑教授,嘉義縣美術協會理事長顏永中、嘉義市美術協會理事長黃寶賢、嘉義市當代藝術學會理事長吳幸娟、藝術家黃守正賢伉儷、李國聰、蔡瑞妙、蕭惠禎、黃美賢、鄭弘國、邱瓊暖、歐志成、劉婷瑟、張文靜、尹信方、張益源、黃寶雲、劉容韶、吳筱瑩等,童綜合醫院于家珩主任賢伉儷、楊韻秋主任賢伉儷等醫學界嘉賓,講座溫馨而圓滿。 莊玉明是國內第一位林國治藝術研究者,講演中他提到「林國治老師1978年創辦藝苗美術教室,春風化雨。林國治其人質樸五分文采五分,其畫濃厚生活美並歌頌大地的美麗,畫如其人,是臺灣美術史中質樸有力的一筆。林國治走過藝術人生的四季,春耕在南師藝術科的培育訓練,夏耘在大賽與畫會磨練,秋收在塔山、鄉野、生活隨筆等系列的熱情實踐與創作,冬藏在晚年的蟄伏與肯定。」 4月24日是林國治老師逝世九週年的日子,莊玉明感性的提到師母洪阿足老師的話~「林國治年輕有一個夢,一個藝術的夢,他就是一直在追求他的夢!」講演結束後,莊玉明在美術館現場導覽1961年《獨身宿舍》、 2002年《塔山晨景》等經典名作,頌揚恩師林國治藝術成就與藝術教育精神,師生情近半世紀,在臺灣美術史中應為典範!嘉義縣美術協會理事長顏永中感言說明:嘉義是畫都也是藝文蓬勃之地。本著向嘉義縣美術協會第一任理事長林國治老師致敬的心情,前往林國治美術館參與這次的講座《質樸與經典-林國治藝術研究》。縱觀台灣藝文圈很少看到這樣的師生情緣,莊玉明常務理事長期跟隨林國治老師,近身觀察林國治,對其了解非常深入,從林國治的教育理念及藝術技法有其精闢的見解,及對時代斷點與作品連結非常精準,發現林國治對莊玉明的影響,不單單只是繪畫觀念的傳承,也對做人處事態度有著深刻的影響。而莊玉明對林國治的研究,有著非常細膩的紀錄,在文史資料的累積更是收集完整。信手拈來都是故事,從平時莊玉明與林國治老師的畫論對談與書信往來,可看出莊玉明與林國治除了師生情人以外,更多了一份類似父子之情,莊玉明常務理事與林國治老師的師生關係堪稱為台灣藝術圈的模範。(圖/美術館.林慧茹)「戀戀台灣」為主題-林英哲老師創作個展
「戀戀台灣」為主題-林英哲老師創作個展 113.04.16 (記者林慧茹/嘉義縣報導)林英哲老師、出生於嘉義縣朴子市,現居桃園的知名畫家。 第三次受邀於桃園長庚養生村樓第一、第二展覽室,展出近期作品40餘件,以寫實水彩表現方式創作。 林英哲老師表示、這是90歲老人回憶農民豐收的喜悅。用水彩畫下,因為自己從小生長在朴子,那時的農業時代,樸實無華,那時的記憶比較多,因此會畫農村情景比較多,也是一種與大家分享生活的方式。 記憶中的早期台灣農村,畫作有多幅和牛有關的水牛、牛車農忙人物及農村景物,以及東石漁鄉風情等。 「戀戀台灣」讓大家有機會來感受半世紀前的農村風情。尤其是畫中有牛隻維妙維肖的繪畫表現手法,光影的變化,逼真彷如照片。林老師以其記憶中的美好灌注於畫作中,深刻的貢獻繪畫功力及深厚的熱愛鄉土情懷。 嘉義縣美術協會前理事長鄭弘國理事長指出:林英哲老師的水彩畫風細膩寫實,色彩柔和,空間處理得很好。早期農村生活的樣貌,透過林老師的彩筆又徐徐如生的展現出來。 臺陽美術協會秘書長莊玉明表示:欣賞林英哲老師的畫作,直覺有一種“人親土親”的親切感。林老師是台灣鄉土水彩畫家的重要人物,為人謙和,畫如其人,既溫暖又有畫味。創作作品技法純熟,表達愛鄉田故里的珍貴情感,是如此細膩。他的創作尤其能為後代子孫啟迪,保留珍貴傳統鄉村景象,非常令人讚賞。 林老師的繪畫啟蒙來自於開相館的父親傳授他照相的知識和技術,及11歲時遇到吳梅嶺老(1897-2003)指導素描寫生技巧,這些技術的養成,使得林老師有敏銳觀察和嚴謹構圖取景的概念,也造就其「寫實再現」的水彩技法。 林老師因為事業繁忙而停頓,直到75歲退休後,才開始認真投入創作,但是他的技法卻相當嫻熟精細。有粉絲表示:看過很多場林老師的展覽,畫作動人心弦,作品逼真,線條柔美,彷彿有好磁場,令人心情愉悅。總之,欣賞林英哲老師的畫作療癒人心。無怪乎長庚養生村的粉絲們殷殷期盼了。 展期自4月2日迄4月29日,以畫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