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傳統藝術創新」的實踐與落實 點擊圖片放大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傳統藝術創新」的實踐與落實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傳統藝術創新」的實踐與落實 106.07.01

(記者張家驤嘉義報導)文化部對於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定位是「傳統藝術創新中心」。就在6月28日上午的「熱NOW一夏嘉酒藝術創新節」記者會上,經營團隊新嘉文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葉哲宏董事長特別在致詞時提及了園區遵循「傳統藝術創新中心」的定位部分。在記者會對三昧堂的「觀・自在」展覽導覽時段中,見到了「傳統藝術創新」的實踐與落實。

「觀・自在」三昧堂戲偶展是「熱NOW一夏嘉酒藝術創新節」首先登場的活動,展覽日期是7月1日(星期六)至8月13日(星期日)。10:00到18:00 (每週一休館),地點是嘉義市中山路 616號V棟中央試驗場(紅磚屋)。

而三昧堂是一群住在嘉義,從不同領域來的業餘布袋戲迷所組成的創意團隊,在團隊成員的合作無間之下,一尊又一尊具有創作者自己靈魂的角色相繼誕生。本次展覽精緻的戲偶部分共計展出21件作品,三昧堂邀請民眾一同觀賞台灣傳統藝術創新之美。

話說從前布袋戲是人們生活中的回憶,而掌中的戲偶呈現各式的造型及故事,都深記在人們心中且成為茶餘飯後的焦點。在三昧堂這群布袋戲迷的手中,將傳統戲偶的概念從設計、造型、偶衣縫製、兵器製作、腳色設定、劇本撰寫等等的創作及改變後,使得戲偶從掌上的動態轉化成靜態大型可觀賞的藝術戲偶創作品。這種突破現象在加入許多現代元素、不同的色彩、衝突性的構思後,難怪三昧堂能名揚海內外,勢不可擋。可謂三昧堂將傳統藝術做出了大膽的創新。

在展場二樓見到一系列戲偶的平面Q版圖畫,也令人驚艷不已。在經過在地嘉義具有戲偶平面Q版圖畫創作先驅的李佳珍老師解說下,瞭解到李老師所創作的這些戲偶Q版圖畫的源起故事;因為李老師身邊有些朋友看到戲偶會害怕,所以若能將戲偶以Q版化的方式表達出來,或許能夠讓那些害怕木偶的朋友們更能了解布袋戲。所以李老師一路就幫三昧堂畫了許多Q版戲偶圖畫。

李老師本身就是做手作創作的高手,也是視覺設計相關科系出身的她,更具有黏土、 拼布、纏花、小插畫、電腦平面繪圖、手繪、水彩、色鉛筆等的多方專長。曾在漫畫店及嘉義市文化局工作過的李老師、又喜歡神話古怪事物。在與三昧堂接觸後源於木偶的思考,及靈感來自於神佛的烘托下,發揮了二次創作的精神,成就了許多Q版戲偶圖畫。她曾參與三昧堂多次粉絲創作聯展,並在民雄國家廣播文物館舉行過 Q版插畫個展。於是在此機緣背景下成就了將戲偶Q版化的成果。

粗略的思考一下,戲偶從小型傳統布袋戲的模樣,創新成大型的展示藝術作品,再將這些藝術品能夠轉化成Q版戲偶圖畫,讓民眾更能貼近傳統藝術的可貴,此種藝術昇華的現象,不正就是經營團隊全然符合實踐與落實「傳統藝術創新」的用心嗎?